KT(复数形式KTS)是knot的缩写,knot是“节”,是航海用的单位(也有缩写成kn的)。1节=1海里/小時,而1海里=1.852km,所以 1KT=1.852km/h “节”的由来:16世纪,海上航行已相当发达,但当时还没有时钟,又无航程记录仪,难以确切判定船的航行速度。然而,有一位水手想出一个妙法,他在船航行时向海面抛出拖有绳索的浮体,再根据一定时间里拉出的绳索长度来计船速。绳索上等距离打了许多结,整根计速绳上被分成等距离的若干节,只要测出一定时间里,绳索被拉出的节数,自然也就测得了相应的航速。于是,“节”成了航海速度的计量单位;相应地,海水流速、海上风速、鱼雷等水中兵器的速度计量单位,国际上也通用“节”。现代仪器发明后,“抛绳计节”早已成为历史,但“节”作为海船航速单位仍被沿用。 海里是海上的长度单位,它原指地球经线上纬距1分的长度(1度=60分)。由于地球不是正球体,不同纬度处的1分长度略有差异。在赤道上1分的纬距约为1843米;纬度45°处约等于1852.2 米。进入20世纪后,规定了1标准海里为1852米。 气象机构对TC强度的评定,国际上普遍都使用kt作为统一的单位,各国气象机构报文的英文版基本都是使用“节”来描述热带气旋近中心的最大持续风力的。 对于kt和m/s的换算,标准式是这样的:1kt=0.5144m/s。实际并不用换算得那么严密,大致可以这么换算:小于100kt时,X kt通常换算成X/2 m/s(取整);而大于等于100kt的时候,可以近似的将X kt对应于X/2+1 m/s,等等。 例如,35kt对应18m/s,为热带风暴下限;50kt对应25m/s,为强热带风暴下限;65kt对应33m/s,可以视为台风/旋风/飓风的下限(其实真正的下限是63kt)。 85kt对应43m/s(14级),95kt对应48m/s(15级),100kt对应51m/s(16级)。 不过对西太的RSMC日本气象厅而言,它的报文中对kt的换算别有一套。比如,75kt和80kt都对应40m/s;55kt和60kt都对应30m/s等等。 日本气象厅对TY以上的分级为:强(“強い”),65-84kt;非常之强(“非常に強い”),85-104kt;猛烈(传说中的“猛烈な”),105kt以上。 欢迎补充与讨论:http://www.21cma.net/thread-896-1-1.html |
GMT+8, 2025-8-18 13:44 , Processed in 0.020252 second(s), 21 queries .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© 2001-2017 Comsenz Inc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