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同一股冷空氣影響不同地區,可能因冷平流流動的主體方向及路徑不同,造成不同地區的降温幅度和温度距平變化各有不同.所以同一股冷空氣的影響可能對於某些地方比較強,而相對於某些地方來說比較弱.
比如,09至10年的冬季數字上是全國偏暖,但可以認為冬季冷空氣對中國影響及破壞是偏弱嗎?現實情況顯然是相反,尤其在北方地區更是杯具.
另外冬季由於冷空氣叠加效應會刷出低温,所以也必須注意同時間段內不同冷空氣的作用過程.比如C號冷空氣補充使某地出現-20度的最低氣温,但並不代表C號冷空氣是最強.低温的出現可能由於A號冷空氣使某地氣温由2度降至-12度,接着由B號冷空氣繼續補充使某地的積温進一步下降至-18度,最後C號冷空氣到來再令某地氣温降至-20.
假如-20度比某地旬內距平負4度,那麽上旬內那波冷空氣才是導致氣温負距的主因?那一股又是最強?
現實大氣中不論大橫槽或大經向的形勢,冷平流的補充是存在持續補充的可能性(當然也有可能不持續補充),有時候很難從表面的最高温度或最低温度來判斷冷空氣的誰強誰弱,温度距平也可能不太靠譜.而書本理論上的直觀論述也都強調了平均降温幅度,所以寒潮的爆發很多時集中在秋春節候,冬候很少.如何精確論述"強冷空氣"真的比較學術化. |
评分
-
1
查看全部评分
-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