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纪气象云

 找回密码
 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查看: 4966|回复: 5
收起左侧

[天气图分析] 2010年10月25日12UTC 天气图分析 10月末强冷再分析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10-10-29 02:37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首先向大家道歉一下~本该是即时分析冷空气实况的,意外变成再分析了{:soso_e103:}
此次冷空气强度大,影响范围广,对北半球环流向冬季转变有很大影响,欲了解环流如何变化,那就来看下各个层面的形势~

东亚高层形势:

东亚100hpa:
极涡位于东北亚,中心位势为15572位势米,引出的竖槽直抵黄海。
位于槽底的东北及渤海黄海高空风速较大,我国长江以北地区基本都被急流区域覆盖。
up10_2010102512.png
东亚200hpa:
位于东北亚朱格朱尔山脉的极涡引出的东亚大槽使得西风在此扭曲,北支急流轴由贝加尔湖附近流入,并向南转向东北地区中部,再转向北流向勘察加半岛。
南支急流轴由高原以南流入,流经西北地区东部-华北地区,在渤海-朝鲜半岛与北支急流汇合,并向东流出。
急流区域和100hpa类似,分布范围更广。
up20_2010102512-s.png
东亚300hpa:
东亚大槽后形成动力脊,使得北支急流轴扭曲程度比200hpa更大,在贝加尔湖以北向北绕向极地,再向南折进入东北地区。
南支急流轴走向与200hpa大致相同,急流覆盖区域也和200hpa大致相同。
up30_2010102512-s.png
 楼主| 发表于 2010-10-29 04:28 | 显示全部楼层
东亚&北半球中高层形势:

北半球500hpa:
极高5375位势米,在加拿大北部形成,稍偏向于欧洲;周围6个极涡围绕之,分别位于阿拉斯加以南、加拿大中北部、格陵兰以南、格陵兰北部、新地岛以北以及鄂霍次克海以西。
北美西部有一浅槽,大西洋中部。欧洲以及东北亚均为深槽,印度北部则是南支槽形势。
阿拉斯加以东、大西洋东部和贝加尔湖均有槽后暖脊指向极地。
中太平洋-东太平洋副高最为强大,中心位势超过5930位势米,而大西洋东部的暖脊则是由副高向北延伸所致;北非副高势力已残,仅剩零散的小范围单体,而西北太平洋副高则分为东西两个单体,一个位于中南半岛,另一个位于日本东南远洋。
东西副高单体之间的暖心低涡对应热带气旋16W,即将出现闭合暖心。
极涡四散南下,欧洲和东亚西风强烈扭曲,北半球的冬季正拉开序幕,在西欧和东亚的大槽就表面两地正经受强冷空气的侵袭。
更多图片 小图 大图
组图打开中,请稍候......
 楼主| 发表于 2010-10-29 04:57 | 显示全部楼层
东亚500hpa:
东亚图可以清楚地看到,位于鄂霍次克海西部的极涡分裂出一个单体控制东部地区,冷心-43℃,延伸出的大槽一直抵达长江流域。
极涡后部贝加尔湖附近为暖脊控制,暖脊以南中亚形成多波型南支槽,西北地区中部和东部分别有一个小槽,又此可知,不但中东部地区受冷空气侵袭,东北陷入沿海,西部地区也受冷空气的影响,且由于南支槽配合,西北地区还出现了暴雪。
低纬度方面,副高在中南半岛和远洋分别存在1个单体,东面的单体已经被16W和17W挖出两个缺口。
16W明显出现位势闭合圈,17W还没明显的闭合圈,两者均具有和位势中心不重合的暖心。
更多图片 小图 大图
组图打开中,请稍候......
 楼主| 发表于 2010-10-29 05:26 | 显示全部楼层
东亚中低层形势:

东亚700hpa:
库页岛-日本海的大槽前置于500hpa东亚大槽,槽前形成急流。
由于南支槽带来的充沛水汽,河西走廊以及秦岭淮河以南基本上都为湿区,多为阴雨雪天气。
up70_2010102512-s.png
东亚850hpa:
东北亚极涡控制地区出现-22℃的冷中心,冷舌向东北地区几乎沿经度线向南凸进。
我国除高原地区外,几乎都分布着密集的等温线,表面冷空气正逐步向南渗透。
850hpa层面可以看到,千岛群岛附近低涡中心冷暖空气有锢囚趋势,正逐渐演变成温带气旋。
和700hpa一样,我国西北地区东部和南方地区为大片湿区覆盖,湿区比700hpa稍有南压。
up85_2010102512-s.png
东亚925hpa:
与850hpa相同,我国大部分地区均被从极地向南凸的冷舌控制,仅高原地区存留着赖皮的暖中心。
中东部地区低层几乎全是偏北风,北方为西北风,南方受地转偏向力影响,转为东北风,风速都不小。
这两点足以可见这股影响东亚地区的冷空气势力之强大。
up92_2010102512-s.png
 楼主| 发表于 2010-10-29 06:16 | 显示全部楼层
东亚地面形势&卫星云图:

东亚地面形势:
蒙古东南1040+hpa的冷高压已经进入我国,高压楔伸向中东部地区。
由于冷空气还未完全影响全国,南北温差很大,东北地区0℃以下,华南地区还有20多℃,而且在干冷空气的影响下,秦岭淮河以北露点温度基本都降至0℃以下。
西北地区东部和南方大部分地区均为阴雨雪天气。
surf_2010102512-s.png
红外卫星云图:
半透明粗红箭头已标出200-300hpa急流轴,云图上北支急流由于水汽不足,并不明显;而南支急流云系则有南支槽的水汽支持,非常清楚。
红线标出500-700hpa槽线,华北上空的槽前暖脊不明显,因此没有明显的云系;而西北地区东部和日本上空的槽前有暖脊,出现明显的槽前气旋状云系。
副高势力范围用橙色线标出,副高北侧的水汽通道很明显,暖湿气流在日本以东与冷空气汇合,形成温带气旋。
在渤海、黄海以及日本海可见低层冷空气渗透形成的细胞状云。
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16W螺旋性已经非常明显,强度还能继续加强;17W则在云图上看不到。
201010252100-00.png
PS:关于冷空气入海后形成的细胞状云,大家应该都注意到了,除此之外,还有个有趣的现象
当低层冷空气经过济州岛时会产生背风波,从而在下风处形成有趣的连续漩涡(大气涡街现象),从冷空气南下后(26日)的可见光云图可以清楚地看到(红箭头所指)。
201010261300-00.png
发表于 2014-10-17 09:31 | 显示全部楼层
{:soso_e163:}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世纪气象云 | | | 关于我们

GMT+8, 2025-8-18 13:44 , Processed in 0.028802 second(s), 21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© 2001-2017 Comsenz Inc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