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
楼主 |
发表于 2008-7-2 12:52
|
显示全部楼层
二,横扫菲律宾
直到20日”风神”增强成台风并登陆萨马岛,因为”风神”持续受到副高引导以25-30KM/H的速度即将在菲律宾群岛登陆,导致各大机构大幅向西调整路径,但仍然预期”风神”会转向吹袭台湾附近海域.以下是风神于2008年6月20日13时30分登陆萨马岛南部的卫星图.可以看出风神的中心组织结构非常紧密.

在菲律宾登陆后,按照当日的KMA天气图分析,西环副高仍然顽强但并没有崩塌,而是以一天下降数位势高度的速度减弱,高空偏东气流继续维持,随着”风神”强度的加强受偏西气流影响显着,西移的速度和分量仍相当明显.以下是KMA的500HPA的天气图比较.


在19-20日内西环尽管仍然处于减弱趋势,但位势下降非常慢,同时从天气图中也能看出西风波动并不连续.西环在过去24小时内由5916跌至5906左右.中心在台湾附近. 另一方面在29日在140E左右出现冷低压.此外hko预报21,22,23日天晴炎热微风,当时HK正受炎热的副高下沉气流所控制,最后”风神”西移一直维持到”风神”顶峰过后才结束.
以下是HK在20日受下沉气流影响的情况.

在21日”风神”达至顶峰, ”风神”并没有受到吕宋的高大的地形影响出现减弱,而是在西行横过菲律宾群岛的过程中继续加强组织,约在当日日间时分达到一生最强值.,JTWC当时评估95KT(后调整至110KT),JMA90KT.当时眼墙结构如下:

21日中午时分, ”风神停止西移并向西北或西北北方向移动,主要是因为洋中槽巳经减弱,东环开始大幅向”风神”东南侧延伸,偏北分量加大,.另一方面,西环副高虽然在 200HPA上得到南亚高压支持在高空上得到一定支持,但500HPA以下流场巳经衰减,垂直风切变环境转差,结构整体趋向减弱状态,受高空引导力量减少,同时东南侧由低向高不断加厚的东环气流影响加大,出现较为西偏北的路径吹向吕宋南部,随着环境转差和靠近吕宋,结构正在不断转差当中.
以下是21日上午和傍晚的950-969HPA流场比较(根据当时风神强度使用)


比较可见,在140E左右的洋中槽系统巳开始减弱,东环加快向”风神”东南侧延伸,西环在中下层气流减弱速度加快..转向流场出现可能性正在加大.
但最终”风神”并没有出现采取更偏北的路径移动,而是继续以西北或西北北的路径移动.
至于为何采取一个较西北路径横过吕宋,可能和”风神”被地形架散后,西侧对流区独立发展有关.以下是”风神”22日零时逐渐登陆吕宋南部时的云图,可见西侧云区被地形切开后强烈发展.大范围的湿空气上升,是代表一大团空气在某一时段出现气压下降,从而与原来的中心产生双旋效应.

在横过吕宋的过程中,由于风切变的加强和地形对组织影响破坏增加, ”风神”强度逐渐减弱,强度降至台风下限左右其所受的引导气流进一步转向中下层.以下是”风神”22日横过吕宋过程中的引导气流变化.


在22日上午西环在风神主引导气流层中970-989HPA巳经消失,西环中低层减弱基本完成,但在中午时分开始由于洋中槽彻低崩溃,东环大幅西伸,顶替西环和合并,使风神北侧引导气流出现补充,这可能和高空南亚高压影响有关.不过因为高低层风速差异仍很大,南海北部风切环境仍很差.
22日稍后随着风神遂渐进入南海和路径重新偏西(主要受脊场补充和西侧对流区增高被高空风带动所引至),未来路径再次成为悬念.以下是风神当日下午在吕宋西海岸出海前的卫星图,可见西侧云区继续爆发.
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