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人是Steven, 論壇內的人可能對我認識不深, 同樣地我對論壇內的人也是剛
剛認識, 但可能大家都深愛著氣象, 隨即一拍即合。我現在是一名研究生, 主要
的研究範疇是流體力學的數值模式部分。在十多年前, 因為一個十號風球, 把今
日的我帶到這裡來, 經過這個說長不長, 說短又不短的十多年, 我漸漸從一個只
知皮毛而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, 到今天成了數值版的版主。
接下來, 我簡單介紹一下我的氣象和編程的成長路。可能因為我自小喜愛數值,
喜歡挑戰, 很久以前的我到堔圳書城買下了這兩本書"中尺度大氣動力學", "數
值預報系統GRAPES的科學設計與應用"作為我的入門書籍。但買回家後我深知
不妙, 入面所教的都是研究生課程也未必涉及到的知識......我只好硬著頭皮把兩
本書看明, 但老實而言, 到今天我也未能完全看明這兩本書籍。世界上實在有太
多解釋不到的事情, 又不知是什麼緣故, 在初中的時候到書店了一本PHP的書籍
, 開始了我的編程路, 起初只是學習寫一些簡單的網頁, 後來開始寫一些關於氣象
的工具。由於PHP有多方面的限制, 因此為了在編寫氣象程式上更進一步, 我開
始學習C++ 和Fortran, 自此, 我便透過這兩種語言進行我的氣象編程。
說句實話, 我對於數值版的渴求已久, 想不到論壇重開竟然為我帶來這份厚禮。
從前, 我總是問為何一個對定性氣象研究那麼出色的論壇, 為何在於定量分析上
仍是一張未沾上墨水的白紙? 可能因為定量分析對數學要求甚重, 我們必須駕馭
數學符號, 才能開始彈奏, 這一步實在太遙遠了。我相信在論壇內, 做定量分析,
特別是數值模式的人實屬少數, 要令數值版生息有相當的難度, 但我總希望透過
我的努力, 和源源不絕的新動力, 最低限度可以把數值版的瀏覽人次大大提高。
作為數值版的第一貼, 我希望從數值模式的歷史作為起手題材, 可能你認為這樣
再也沉悶不過, 但研究本來就是一種傳承過程, 我們要走入這個屬於數值的世界
, 必須要先了解它的歷史, 汲取前人的經驗, 不要重蹈前人數十年已犯過的錯, 我
們希望在研究路程上更進一步而不是閉上眼睛胡亂摸索。
它的歷史始於二十世紀二十年代, 一名英國科學家Richardson展開了第一個數
值天氣預報的嘗試, 這次的試驗並沒有利用電子計算機, 全靠人工計算。他首先
論述了數值天氣預報的可能性和原理, 經過一輪簡化程序, 把複雜的大氣用較為
簡單的壓力方程表示。他利用這條動力方程嘗試預測某處位於歐洲中部的氣壓
變化, 當時他的預測時長是六小時, 但卻花了超過四十天的時間進行計算, 而且
預報結果也未如理想。從預測天氣的角度看, 這次數值天氣預報沒有帶來任何好
處, 但這次嘗試吸引了更多科學家投入數值預報, 擴闊這方面的研究, 並逐漸建
立了它的未來, 所以意義是十分深遠。
從一個人工計算的數值預報, 在三十年後走進電子計算的時代。由於取得電子計
算機的幫助, 預報變得有效率, 當時的科學家利用第一台電腦ENIAC進行六小時
的天氣預測, 這次計算不單止對歐洲某處進行計算, 而是對整個歐洲中部進行計算
。如果你想更了解ENIAC, 可以到http://mathsci.ucd.ie/~plynch/eniac/。
這兒提供了當時ENIAC所採用的模式, 這個組織更把模式寫成MATLAB 版本和電
子手機版本, 那項龐大的工程, 現在用隨身攜帶的手機也能夠做得到。在往後的日
子, 我將會教大家如何運行這個簡單的模式。
上述的就是氣象數值模式的兩個重要起步點, 在後來的六十年, 便從這兩個起步點,
發展到大家都熟悉的ECMWF, GFS等, 到後來更開始有集成模式的出現。由以往
預測未來6小時後的天氣也未如理想, 到現在我們能夠預測五天後的熱帶氣旋生成,
當中的進步其實已經很大。因此, 我們不應該怪責為何數值模式沒有把天氣測好,
而我們更應該懂得欣賞為何數值模式會發展成今天的模樣。現在, 我們應該計劃
未來的路要如何走, 我們會問經過將近百年的併砌現今的數值模式還欠了什麼。我
們是否仍要不斷追求數值預報的準確度?在短期防災的角度上這否有意義?這是值得
大家深思的問題。
最後, 我歡迎新動力的加入, 更歡迎大家提出未來數值模式的發展路向。 |